在高并发网络环境中,服务需有效应对大量请求,避免无序流量冲击导致系统崩溃。限流机制作为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仅不是发展障碍,反而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策略。本文将全面介绍在Spring Boot框架中实现接口限流的多种方法,包括注解方式、令牌桶算法以及基于用户/IP/设备维度的限流技术,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效、稳定的限流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五款专为 VSCode AI 编程设计的 DeepSeek 集成插件,旨在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对于希望获得类似 Copilot 的代码辅助功能的用户,推荐尝试 Continue 或 CodeGPT 插件。而对于需要快速开发脚本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者,Cline 和 Roo Code 插件将是更合适的选择。如果用户对大模型开发感兴趣,AI Toolkit 插件则是最佳选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语言模型在理解和描述复杂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上海的一支AI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意识”概念,旨在通过增强模型的“世界建模”能力,使其在真实环境规划中表现得更加智能和高效。然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也带来了潜在的“认知层面”风险,例如模型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产生的误解、误判或偏见。此外,在涉及隐私伦理的问题上,如是否能够尊重用户隐私,以及在推理“常识”时是否保持文化中立,也成为亟需关注的议题。因此,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同步思考其社会影响与伦理边界。
微软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Mu”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标志着端侧AI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还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与个人电脑、家用电器等设备的交互方式。通过将生成式AI的能力直接嵌入设备本身,微软Mu减少了对云端计算的依赖,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数据隐私保护能力。初步测试数据显示,Mu在本地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优于现有解决方案,为未来设备智能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随着Mu的逐步落地,人们有望体验到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模式。
近日,Cloudflare 推出了一款名为 useMcp 的新库,专为前端开发者设计,实现了与 React 框架的无缝集成。通过 useMcp,开发者仅需三行代码即可接入 MCP,从而远程触发 AI 功能和后端服务,操作简便如同调用本地函数。这一创新工具不仅简化了前后端交互流程,还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为现代前端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亚马逊云科技6月20日的中国峰会上,全球首席企业战略总经理Phil分享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尽管全球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年投资额超过2万亿美元,但高达70%至90%的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成果。他进一步指出,企业IT预算中有多达85%可能被错误分配到无法带来竞争优势的领域。这一现象凸显了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对资源优先级判断的重要性。如何优化投资方向、聚焦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亟需解决的关键议题。
谷歌在AI编程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工程师们惊讶地发现,AI能够自行编写代码,并在GPU内核算法方面超越了人类的表现,性能提升了21%。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AlphaEvolve项目,其开源实现OpenEvolve通过自学能力,在苹果芯片上进化出了比人类编写的GPU核函数快21%的版本。这一进展标志着自动化编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开启了“AI为AI编程”的新时代,预示着自动化编程的奇点即将到来。
2025年6月27日至28日,AIcon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从大型模型向智能体的演进。来自50多家顶尖企业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了在大模型研发及智能体落地实践中的最新成果与经验。会议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转化为实际应用场景,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本文整理自阿里巴巴代码平台负责人向邦宇在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的演讲,深入探讨了从Copilot到通用Agent的AI编程领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解决方案。向邦宇结合阿里巴巴内部的实际应用经验,分享了大型AI模型在不同阶段遇到的技术瓶颈和优化策略,以及如何推动AI编程工具在复杂场景中的落地。演讲内容不仅反映了阿里在AI编程领域的前沿探索,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在2025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公司发布了其SwiftUI框架的最新版本——iOS 26。这一版本带来了两项重要更新:首次引入了SwiftUI原生WebView组件,以及在TextView控件中新增了对富文本编辑的支持。此外,iOS 26的SwiftUI版本还包含大量其他改进,并推出了全新的性能分析工具,旨在提升开发效率和应用表现。
近日,科技行业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Meta公司成为本轮竞争的焦点。根据6月29日报道,Meta在短短一周内连续两次成功从OpenAI挖角关键人才,展现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战略布局。本周一,Meta率先引入苏黎世实验室的三位核心研究员;随后于周五进一步签下OpenAI感知团队负责人于佳慧及赵盛佳、毕树超、任泓宇等四位重要成员。这七位专业人才的加入,不仅为Meta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强化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
随着鸿蒙生态系统的快速扩张,开发者面临着技术更新迅速和知识分散的挑战。传统的开发流程中,开发者需要频繁切换官方文档、论坛讨论和API指南以获取所需信息,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华为在2025年6月21日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鸿蒙AI智能问答服务。该服务以自然语言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旨在建立一个权威、实时且精确的鸿蒙开发知识中心,从而重新定义开发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显著提高开发者的工作效率。
首届魔搭开发者大会于6月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标志着魔搭社区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两年多的快速发展,该社区已吸引超过500家贡献机构,开源模型数量突破7万个,增长幅度超过200倍。同时,用户规模也从2023年4月的100万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600万,实现了约16倍的增长。
Readdy.ai是由蓝湖团队打造的一款AI驱动设计工具,旨在革新产品设计流程。传统设计流程中,从Figma或Sketch创建初稿到开发团队手动编码,即使是简单的网页原型,也需要多次沟通和修改,耗时以周计算。Readdy.ai通过AI技术将这一流程缩短至秒级,用户只需一句话即可在数秒内生成原型,极大提高了效率。该产品在4个月内实现了5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用户需求。
近年来,视觉生成模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输入序列长度方面。随着高分辨率图像生成和视频多帧生成等技术的发展,输入序列长度已扩展至10,000至100,000。为应对这一挑战,清华大学与字节跳动联合提出了一种名为Token Reorder的创新方法。该方法基于视觉注意力机制中的局部性原理,成功实现了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5倍稀疏化处理和4比特量化。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模型的计算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存储需求,为大规模视觉生成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360商业化业务线面临核心挑战的背景下,向量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AI化效率,实现了80%的加速。作为360集团的核心业务,商业化业务线不仅承担着推进公司商业化发展的重任,还致力于探索市场新机遇。通过向量技术的支持,360商业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强的技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