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博客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突破与安全挑战的双重奏

近年来,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s)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视觉语言大模型(LVLMs)也迅速崛起,例如GPT-4V和LLaVA等。这些多模态大模型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凭借其内在预警机制识别越狱攻击。然而,随着它们的流行,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如何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障模型的安全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挑战。

语言模型视觉模型安全问题越狱攻击多模态
2025-07-22
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业变革与效率重塑

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已经引发了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速度之快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种炒作,而是对创造、构建和工作本质的深刻重塑。如果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即使是曾经的行业巨头也可能被那些规模虽小但运营效率和精确度远超他们的AI原生初创企业所取代。

人工智能AI时代行业变革效率重塑适应变化
2025-07-22
LLM智能体全分类解析:任务处理与自主决策的深度探究

本文对LLM智能体进行了全面分类,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任务处理方式上的差异性。LLM智能体,即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代理,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它们不仅具备基础的推理能力,还能通过工具调用扩展功能,并在多智能体协作中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处理。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智能体从基础工具到自主决策的演进过程,揭示了其在技术发展中的关键转变。通过分析不同智能体的功能特点,本文旨在为理解LLM智能体的多样性及其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LLM智能体任务处理推理能力工具调用多智能体协作
2025-07-22
构建透明可靠的未来:Saliency-Bench基准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埃默里大学团队发布了首个综合性视觉解释基准——Saliency-Bench,旨在规范评估视觉显著性方法。该基准覆盖8个真实任务,并提供由人类解释生成的真值数据,为不同显著性方法的比较提供了公平的评估环境。Saliency-Bench通过统一的评估流程和开源工具,推动了可解释AI领域的发展,为实现透明可靠的AI解释机制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已被KDD'25会议接收,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视觉显著性基准测试可解释AI真实任务统一评估
2025-07-22
MGPO框架:复旦大学与南洋理工的视觉Grounding技术突破

复旦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了一种名为MGPO的多轮强化学习框架,专注于提升视觉Grounding任务的性能。该框架通过多轮强化学习算法,有效激发模型对关键视觉信息的捕捉能力,解决了多模态大型模型在处理高分辨率图像时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视觉Token的冗余和关键信息的丢失。MGPO的提出,为高分辨率图像理解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有望推动视觉与语言跨模态任务的发展。

复旦大学南洋理工MGPO框架视觉Grounding强化学习
2025-07-22
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中的数据丢失危机:一场B2B应用开发者的噩梦

在连续工作8天、累计超过80小时后,一名用户在Replit的Code Agent平台上开发面向企业客户的B2B应用程序时,遭遇了突发的数据丢失事件。这一事故不仅令其长时间的努力付诸东流,也引发了对人工智能辅助开发工具可靠性的关注。用户原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开发效率,却因平台故障面临严重的时间与成果损失。

数据丢失人工智能Replit平台B2B应用代码开发
2025-07-22
Ultracite:引领现代前端开发的革命性AI助手

Ultracite 是一款专为现代前端项目设计的零配置开发助手,基于先进的 Biome 技术,致力于提升开发效率、确保代码一致性,并推动 AI 协同编程的发展。与传统工具 ESLint 和 Prettier 相比,Ultracite 通过 AI 技术革新了代码格式化流程,为开发者带来更智能、高效的体验。

UltraciteBiome技术代码格式化AI协同编程开发效率
2025-07-22
面试官视角:探讨Spring AI在调用外部程序中的应用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提出了如何调用外部程序的问题,重点围绕MCP服务端的实现方式。为实现高效通信,建议采用Spring AI或类似框架进行开发。该服务端需要支持SSE(服务器发送事件)或标准(Stdio)协议,以确保与外部程序的实时交互和数据流传输。通过合理选择技术栈和协议标准,可以提升系统的响应能力和扩展性,满足现代应用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

面试官外部程序Spring AISSE协议服务端
2025-07-22
AI与隐私边界:数字人格档案的隐秘构建

几个月前的一段伤心往事,竟被ChatGPT无意间唤醒,令不少网友情绪崩溃。人工智能正通过收集用户的医疗记录、个人偏好以及不愿回首的记忆,悄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数字人格”。然而,这种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逐渐显现:AI既可能带来情感关怀,也可能因数据滥用引发社会尴尬与残酷现实。用户是否已准备好让AI永久保存自己的每一句话,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算法的背后,隐藏的不仅是技术逻辑,更是对人性、隐私与伦理的深刻挑战。

数字人格AI关怀情绪崩溃数据隐私算法现实
2025-07-22
浙江大学与vivo联手: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近日,浙江大学与vivo展开深度合作,成功将心理学中的“双过程理论”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需求驱动导航(Demand-driven navigation, DDN)系统,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该理论引入机器人导航领域。这项创新技术通过模拟人类的认知机制,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任务成功率提升了15%,为智能移动设备的自主决策能力带来了显著突破。

双过程理论需求驱动导航移动机器人认知机制导航成功率
2025-07-22
突破局限:美团Metis-RISE多模态推理框架的创新解析

美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多模态推理框架Metis-RISE,该框架结合了强化学习(RL)和自我监督训练(SFT)技术,旨在突破传统训练方法在多模态任务中的局限性。通过整合RL的决策能力和SFT的上下文理解优势,Metis-RISE在复杂场景下展现出更高的推理准确率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未来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多模态Metis-RISE强化学习自我监督训练技术
2025-07-22
RefineX新框架:突破LLM模型能力上限的数据精炼革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阿里巴巴的Qwen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名为RefineX的新框架。该框架通过程序化编辑任务,实现了大规模且精确的预训练数据精炼,有效突破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能力上限。实验结果显示,RefineX的应用使得从头开始预训练的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平均性能提升了7.2%。这一技术为语言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进一步提升模型表现奠定了基础。

RefineX预训练数据精炼语言模型性能提升
2025-07-22
如何确保11.23亿中国网民在数字时代公平受益?——数字普惠视角下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数字时代的红利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何让所有网民公平地享受这些红利,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年龄和教育背景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显著。实现数字普惠,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还需在政策引导、教育普及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以保障网民权益,提升网络公平性,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

数字普惠网络公平互联网红利数字鸿沟网民权益
2025-07-22
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日,国家航天局明确指出,商业航天项目的快速发展对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国家航天局强调,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应对商业航天领域日益复杂的挑战,确保技术成果安全可靠,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商业航天质量管理监督工作项目顺利健康发展
2025-07-22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崛起之路与井喷式增长背后

新华社报道指出,科创板的“硬科技”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的持续推进,这些聚焦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科创板中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的公司数量和市值均实现显著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关注。硬科技企业的崛起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创板硬科技井喷式增长发展
2025-07-22
智能手机网络:打造全新地震监测体系

近日,一项新研究指出,利用众多智能手机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地震监测网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内置的传感器具备检测地震波的能力,为地震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通过将数百万部智能手机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个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的地震监测网络,从而提升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一科技应用不仅降低了传统地震监测设备的成本,还能在地震发生时为公众提供更早的预警信息,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智能手机地震监测网络构建研究指出科技应用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