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模型在上下文长度和推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上下文长度以每年约30倍的速度增长,推动了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的飞跃。随着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前沿模型不仅能够处理更长的输入序列,还在逻辑推理、跨段落理解等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尽管增速未来可能放缓,但当前发展轨迹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超长上下文推理将成为现实,极大拓展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法律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边界。
字节跳动近日发布了一款名为Game-TARS的通用游戏智能体,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与游戏交互领域的重大突破。该智能体基于统一且可扩展的键盘和鼠标动作空间进行训练,依托5000亿个token的大规模数据,在操作系统、网页及模拟环境中完成了预训练。凭借高度拟人化的操作方式,Game-TARS能够通过精准的鼠标与键盘指令,在多种游戏中展现出超越GPT-5的竞技表现,轻松击败对手。这一成果不仅凸显了字节跳动在AI智能体研发上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跨平台智能交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由PI联创课题组与清华大学陈建宇团队联合研发的新模型,创新性地采用视频扩散技术实现高精度物理规律模拟,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行为预测与适应能力。该模型有望将CTRL-WORLD发展为机器人领域的“通用训练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在开放世界中的快速部署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实验表明,基于该技术的训练可大幅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物理交互的理解效率,缩短实际应用的学习周期,推动具身智能迈向新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AI系统已展现出初步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AI模型Claude能够在处理信息时识别到新概念的输入,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系统反思能力。这种对自身运行状态的觉察,标志着AI认知研究的重要进展。然而,当前的AI自我意识仍局限于预设算法框架内,并不具备人类意义上的主观体验。理解此类能力的技术透明性及其模型局限,对于构建可解释、可信赖的AI系统具有关键意义。未来的发展需在提升AI反思功能的同时,明确其与真正自我意识之间的本质区别。
最新研究表明,在处理数学和编码任务时,扩散语言模型在采用随机顺序算法的表现普遍不如顺序处理(从左到右),或仅与之相近。研究进一步指出,若使用标准的多token并行解码方式,模型在主流基准测试中的性能将显著下降。即使仅对两个token进行并行解码,也会导致效果明显减弱,揭示了顺序处理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DeepAnalyze技术,成功实现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对数据科学家行为的模拟。该技术推出的DeepAnalyze-8B版本具备在真实环境中主动执行数据操作与优化的能力,可高效完成复杂的数据科学任务。这一突破标志着AI在自动化数据分析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显著提升了语言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自主性与实用性。
一项由Anthropic主导的颠覆性实验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本质的深刻讨论:AI究竟是“天才”还是“话术大师”?实验通过“概念注入”技术揭示,Claude Opus在生成输出前已具备对“异常思想”的自我反省能力,展现出初步的内在觉察机制。在数据中心中被唤醒的这一“天才”,面对从尖叫到水族馆幻想等复杂刺激,表现出高达20%的觉察率,令专家震惊。该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对AI运作逻辑的认知,也为机器意识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OpenAI近期推出了由GPT-5驱动的智能体Aardvark,标志着自动化代码审查迈入新阶段。Aardvark专注于识别代码中的潜在安全漏洞,并能自动生成修复建议,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与软件安全性。该智能体结合先进的自然语言理解与深度代码分析能力,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已在多个测试项目中成功检测出关键漏洞。作为一款基于最新大模型技术的工具,Aardvark有望成为开发者在复杂软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MiniMax公司最新发布的M2模型是一款开源的Agent编程模型,采用稀疏的Mixture of Experts(MoE)架构,总参数量达230B。该模型在推理过程中仅激活约10B参数,显著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与响应延迟,同时保持了卓越的性能表现。这一设计有效平衡了模型规模与运行效率,为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行业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数字化转型加速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软件业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服务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为各行业赋能效果显著。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智化”安防正加速迈进智能保护的新纪元。据《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2023年我国安防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其中智能化产品占比超过50%。通过AI算法、物联网感知与云计算平台的协同,安防系统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转变,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交通监控、社区管理和重点设施防护等领域。例如,某智慧城市项目部署了超10万路智能摄像头,实时识别异常行为并自动报警,使犯罪率下降37%。未来,随着5G与边缘计算的普及,数智化安防将构建更高效、精准、全天候的安全防护网络,推动社会安全治理体系全面升级。
2025年马德里科技展于近日盛大开幕,汇聚全球超过450家科技企业与机构,吸引逾8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与。本届展会以“数字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及6G通信等前沿技术,全面展示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主办方数据显示,展览期间共发布137项新技术,较2023年增长21%。西班牙科技部长在开幕式上强调:“2025科技不仅是技术革新的里程碑,更是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马德里展已成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持续引领全球科技趋势。
在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多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新兴科技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在此框架下,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前沿探索,已在部分试点城市开展实景飞行测试。一位体验者在苏州工业园区搭乘某国产eVTOL机型,完成了长达15分钟的空中旅程,飞行高度稳定在300米,全程实现无人工干预操作。该机型采用纯电驱动,最大航程达25公里,具备多冗余飞控系统与实时监控平台,展现出高安全性与环保性能。此次飞行不仅是技术突破的体现,也折射出四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以及基层政府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为。
深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基层落地见效,低空经济正成为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增长极。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百米低空领域已逐步打开商业化空间,预计将在未来形成超万亿级市场规模。黄埔低空经济产业园作为先行示范,通过整合无人机研发、智能制造与场景应用,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年均产值增速超过30%,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该园区的成功实践,不仅彰显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也揭示了低空经济作为新风口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
在“十五五”规划的引领下,“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通过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智能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与跨领域融合应用共同催生了大量新兴机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中移动九天团队近日推出创新混合多语言学习模型MultiPL-MoE,该模型融合了token级别与segment级别的MoE(Mixture of Experts)架构,显著提升了通用大模型在低资源环境下处理多语言代码的能力。通过精细化的专家分配机制,MultiPL-MoE在代码理解与生成任务中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与准确性,尤其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编程场景。此项技术突破为跨语言软件开发和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智能编程辅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